回望自身近五十年的創作歷程,羅大佑始終銘記:在充滿動盪的時代,獻身音樂的鄧雨賢(日文筆名:唐崎夜雨),堅毅不屈的風骨,與他為台語流行歌曲奠定的正統典範。〈望春風〉早已成為最能代表台灣歌謠的作品,對出外遊子而言,更象徵著某種鄉愁。歷年來,無以計數的改編版本,歌手、器樂、合唱團以不同的風貌呈現在世人面前,每個人詮釋的角度都並非相同,那是一件真正偉大作品的意義,有人專注鑽研優美的傳統曲式,有人從中注入現代新語意。而羅大佑認為,致敬鄧雨賢,致敬歷經艱難歲月傳唱保存下來、依然能震盪眾人心靈的經典之作,帶著這份敬畏去傳承與煥新,做為一個歌手的歌唱生命,似乎才算圓滿。
羅大佑二創改編〈望春風〉,輕巧生動地在歌名加入「青」字,〈望青春風〉衍生出鮮活的青春男女最初的悸動,靦腆青澀又難以忘懷。〈望青春風〉一曲以交響詩的概念呈現,羅大佑邀請情同師生的黃韻玲合唱,兩位推動華語音樂代表性人物的首次合作,深具意義;新加坡國寶級音樂人吳慶隆所編曲,由合唱團加上管弦樂團的演奏,流洩的樂音建構出的景象有如龐大優美的史詩,書寫歌頌著台灣最早的台語流行歌曲的歷史,〈望青春風〉希冀讓傳唱名曲在新世代中重新甦醒,讓音樂重新連結土地與人民。
〈望青春風〉新段落歌詞的進化史:從2023《南屏往東》音樂會到2025《港都》新年音樂會的現場演出,再到這次今年6/20發行的錄音室版本,羅大佑帶著對鄧雨賢的崇敬之心,以後代音樂人角度隔空對話,活靈活現地發展〈望春風〉歌中「未完的初戀內心戲」,經過幾個版本的推敲演進,故事情景也越來越完整,從少男少女情竇初開的心情描寫,到逐步發展更多層次的心境轉變,以及羅大佑與黃韻玲兩位音樂人對經典作品引人入勝、韻味雋永的讚頌。
羅大佑對台語字詞、歌唱氣口的研究與講究,特地進到錄音間面對面與黃韻玲一字一句教唱,兩位歌手資歷加起來近九十個年頭,面對鄧雨賢的作品,絲毫不敢馬虎,黃韻玲笑稱,自己好像回到從前,又變回學生的狀態,過程很享受、很懷念。我們期許,這些流傳百年的旋律與當代的嶄新詮釋,能夠穿越時間,世代傳唱,雋永於人心。在當代音樂愈發視覺化、資訊化的洪流中,我們想做一件事:喚醒人們心中那份曾被音樂觸動的原始感動。